5.3 真福
在玛窦福音第5章中提到的真福是指天国来临的具体实现,因耶稣的来临,一切的美善已赐下,而且真福就在基督内,同时达到愿望的理想及其圆满的完成,他自己就是天国。
5.3.1 旧约
5.3.1.1 天主与真福
a、幸福在天主内
希腊神话中人们是以幸运者来称呼诸神,因为希腊诸神能实现他们的梦想,而在圣经中却非如此,作者对天主的幸福并无多少描述,觉得人与天主是不可并论。圣经作者称呼天主是光荣,愿将此光荣赐给人,尤其是他的选民,得到真福是出自天主,是分享天主的光荣。 “这道理是按着真福的天主所托给我的光荣福音而宣讲的”(弟前1:1 1)。
b、真福就是天主
读者在智慧书中可以发现何为真福,为何人要寻求幸福,“敬畏上主的是有福的,他将受到祝福”(咏112:1),将有许多子女(咏128:1),一言以蔽之,要做一个义人。智者们也向孝爱上主和贫穷的人宣告一种超然性;与上主在一起就是持有一切,完全的依赖,无比的信靠,才是真正幸福的途径,表达了对天主的肯定性。凡依赖你的是有福的(咏84:13)。凡期待他的人是有福的(依30:18)。为此,敬畏上主,遵守法律听从智慧,就是对幸福的期待并会得到赏报,“要他的右边,品尝永生的福乐”(咏16:11)。
5.1.2 从人间到天国的真福
a、人间真福
人原有幸福,生命,平安,欢乐,休息,祝福和救援。这一切善都包括在天主的真福内。而天主子民的真福是:子女众多,美丽的女儿,满盈的仓廪,牛羊成群及平安(咏144:12-15)。有一个敬重的国王(训10:16)。贤慧的妻子(德25:8),在言语上不犯罪者(德14:1),同情不幸的人(箴15:21)等等,简言之,生活是受到天主的降福与训诲的。
b、寻求天主的真福
由上所赐,所祝福的,在盟约内所包括的世上财富,是与天主共同生活的标记,一旦相信永生,那里世上财富的有限和危机,也就更清楚地了解;藉着这种净化,财富才能指向永生;同时新的希望,绽开了新的价值,例如不生育的男女的精神繁殖。受永生的照耀后,价值就有所改变了。经验告诉我们,不必在人未死之前高估人的幸福(德11:23)。智慧篇大胆地宣布福音说:荒胎者是有福的,只要他们是义人和有德的人(智3:13)。智者这时便与歌颂贫穷人的圣咏异口同声宣称;绝对的真福在于依赖雅威(咏73:23-28)。
5.3.2 新约
新约时代,由于基督的来临,使人在爱和启示的全新境遇中,对来临的远景有了确切的希望,知道永恒不朽之真福有它的真因。
5.3.2.1 真福与基督
a、耶稣在最初讲道时说的真福(玛5:3-12),是关乎基督徒的幸福指标,在路加福音中,他把祸害的语句放在一起,这样指出了某些生活方式的高超价值(路6:20-26)。不过玛窦与路加,都没有能确定某些德行或生活地位,使人有真福,而是互相补充的。他们只在报导耶稣自己所说的意义时,才说出了真理。实际上耶稣由天主而来,对卓绝的许诺隆重地予以肯定;天国即在此,贫穷和痛苦已经消除,天主已颁赐仁慈和生命。实在,虽然某几种真福许下将来赐给,但是包括其他真福的第一个真福贫穷者乃真福,却要现时就实现。
再者,真福是天主在耶稣内所说的诺言。旧约承认真福即天主自己,而耶稣是来完成幸福的希望:天国就在耶稣身上。 更进一层,耶稣愿作真福的化身,完满地实践真福,并显示自己是良善心谦的(玛11:29)。
b、其它福音都指出耶稣是真福的中心。 玛利亚因为生了救世主,而被称为有福的(1:43),因为他信了;因此凡听天主的话的人都是有福的,没有看见而信的是有福。法利塞人,犹达斯,不信的城市是有祸的!西满是有福的,父启示了他耶稣是永生天主之子(玛16:17),见到耶稣的人是有福的,尤其等待主的再来,而忠信又醒寤的门徒们是有福的,彼此服务的是有福的(若13:17)。
5.3.2.2 真福的价值
当旧约还在抱着世上的幸福是属于地上的富人,饱食者,受人奉承者的观念时,耶稣把这种观念予以颠倒了,是饥饿的,受迫害的,哭泣的人(伯前3:14,4:14)。乃是因为耶稣就是真福的标准及价值的全部价值。如果这此真福价值本身无耶稣就不算什么,也不会有真正意义上价值可言。只有把基督作为信仰中心的人,才能明了默示录中的真福。凡听从这些话的是有福的(默1:3)等。
新约中的真福与旧约中所倡导的是不同的,旧约是在一种期待天主的许诺中,新约是藉着耶稣基督为人送来的救恩,天国的恩赐转化成了有实质性的真福,就是在基督内与他一同复活,一并领取永远的福乐。“你们小小的羊群,不要害怕,因为,你们的父亲喜欢把天国赐给你们”(路12:32)。这段话表明天国此刻临现人间,此刻藉着基督,在基督内,临现于世界内了。
6.人对天国的体验
“临近了”(玛4:17)带给人一种逼近的气息,耶稣的这句话中寓含着末日的氛围。马上就到,是不容有半刻的迟疑,是相当突然的,应有相当储备,在十个童女,忠信的仆人比喻中很明显地反映出末世的观念。但是这个时期还在期待中,期待它的圆满实现。这就形成了一种等待与来临的紧张态势,不过其紧张且富于动态的张力态势带给基督徒一种冲力,致力于使天国早日来临的的理想中,走向圆满完全的的动态中。
6.1 是动态而非静态的,是紧张而非轻松的
人在这种动态中受到无穷美善的吸引,体验到的是天国的动态而不是一种静态的境界,似在撒种子的比喻中,渐渐地发展,不间断的,处于不停地进行中。在与天主的交往中,出自内心深处的体验,原因是人在接受天国之后的结果,受到天主的吸引,以实际的行动与抉择的心态,所体验到的结果,耶稣以比喻的多方面性来描述天国的来临对人的触动就是为此。宴席比喻就是其中的一例(14:16-24)。
耶稣在天国的宣讲中,从其语中实实在在看到了一种带有迫切性的色彩,他一方面是对于罪的审判,另一方面是对罪的宽恕。他对平庸的人宣告救恩已来临,告知他们受安慰的日子已来到,在宣讲天国之时,他对聆听者提出了挑战,非是出自政治上的挑战,且是一个救恩的抉择时刻,对于天国的邀请,应当机立断。此种宣讲隐微地传递出一种紧张气息,这类的宣讲形态可追溯到旧约的先知时代,先知们为了警醒而恫哧,为了允诺而安慰。“号啕罢!因为上主的日子近了,它来有如全能者实行毁灭”(依13:6);“人必将屈服,人必被抑制,目空一切的人必低首下心”(依5:15),他们不断宣讲,上主的日子就要来临,他们不断地表达着迫切性,耶稣使人觉得这日子好似立刻就要来临。
天国的来临也带给人一种崭新的感觉,这种‘新’的范畴是属于末世论的历史层面。 他引用旧约 “你们不必追念古代的事,也不必回忆进去的事。看哪!我要行一件新事”(依43:18-19)。作为他探讨的基点。依他的观点可说这种神学上的观点是率先出自旧约以色列先知的时代,当耶京及圣殿被毁之后,以民从过去的出埃及和攻占福地的经历中所认识的那位历史的天主变成了一位“隐藏的天主成了转而不顾以色列人,遥不及的天主”。 先知们将圣城的灾难看成是天主施予百姓的审判,并且也预告了天主的新作为,及将它传扬开来,将历史的天主看成是创造新的未来的天主。因此,蒙救赎的基础是从过去的经历转移到将来的匪徒。从惨痛的经历中衍生出了新的希望。欧瑟亚的“新的土地”的预许(欧2),依撒意亚的“新的达味”的预许(依7),耶肋米亚“新的约”的建立(耶31),第二依撒意亚“新的出埃及”的应许(依43),厄则克耳“新圣殿”的神视(厄40),这些预言使得新旧间的裂痕加深了,过去的回忆被未来的盼望取代了。
莫尔特曼(Moltmann,J)因此总结出两种特性:
1、在对旧的审判中预示出“新”来。新不仅是“旧”的重塑,而是崭新的创造。
2、天主应许要创造新的将来,而对此将来所作的第一个率先行动可以追溯到对历史的应合。
因此“新的土地”等图像被描绘成失去之物的重现及过去之事的更新,总比旧事丰盛。旧的已过去。这个“新”的范畴由下降的基督开始,并以他的死亡,复活印证了天主末世创造的新作为。而在他内的就是新的受造,“旧的已成过去,看,都成了新的”(格后5:17),随之而来的是新命令,新子民,新服从,结果是一切都是新的。这些乃是带来末世性将来的奥妙者的化身。
6.2 是至高者的仁慈赏赐
天国是天主伟大的恩赐,并非出于人的善行功绩的结果,这也是耶稣宣讲的比喻之寓意所在,路加福音中无用的仆人比喻里这样说到“你们中间谁有仆人耕田或放羊,从田地里回来,即给他说:你快过来坐下吃饭罢!而不给他说:预备我吃饭,束上腰伺候我,等我吃喝完毕,以后你才吃喝?仆人做了吩咐的事,主人岂要向他道谢?你们也是这样,既做完吩咐你们的一切,仍然要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我们不过做了我们应做的事”(路17:7-10),在这个比喻里,当时的犹太的法律精神可见一斑。在他们看来,人与天主雅威间有一条律法,以此定订赏报人的标准,遵纪守法者可得到雅威的恩赐,然而那些违法乱纪者则会受到雅威的降罚。耶稣讲这个比喻其用意就在于打破这阻隔天人交往的障碍。人从而与天主父直接来往,进行位格间的来往,既然为位格与位格上的来往,何必要斤斤计较,不用提赏报,甚至连感谢都不用提。这个比喻告诉读者,天国里是没有严格的酬报分配制度,一切都是天主的恩宠赏赐。律法只是他的旨意的某种表达方式。不是绝对的最高标准。耶稣基督的这种思维为那时代的人是具有革新的意义,他不但用“无用仆人”的比喻来说明天主的无限恩宠及相互间的位际关系。荡子的比喻(路15:11-32),把这种新思维观念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在比喻中,那位荡子的哥哥使比喻又出现了一个高峰,他向父亲说到“你看。这些年来我服事你,从未违背你的命令,而你从未给过我一只小山羊,让我同我的朋友们欢宴;但你这个儿子同娼妓们耗尽了你的财产,他一回来,你倒为他宰了那只肥牛犊”(路15:29-30)。里面的大儿子的抱怨,明显是当时热诚守法的犹太人的写照。他们因为守法期待得到将来及现在的赏报。到了30节反映出大儿子是非常不愿看到这个对律法不尊重的弟弟。老父亲为了打破大儿子这种期待得奖赏的守法观念,把他引到位际交往的层次上来教导他“孩子!你常同我在一起,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只因为你这个弟弟死而复生,失而复得!应当欢宴喜乐!”(路15:31-32),这里福音所传递的信息无一不是指向天主的赏赐,扭转当时的旧观念,把人重新置于一个新的跳跃中,新的受造中,新的创造。天国带来的是救赎和圆满终结,大儿子庸庸碌碌的生命与小儿子的生命中充满盼望是不可相比的。“崭新的创造是来自于忠于其受造物的来临的天主,并非像马吉安据说的,是个陌生的天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