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需要改变
一、危机的起因
这里将很快地指出并分析引起今日告解圣事危机的缘由。大部份的作者,将危机的根源归诸于对天主和对罪的意识的丧失。
巴弟弥(Badimi)坚称,人无法了解告解圣事的需要,是由於对天主和对罪的意识的薄弱或缺乏。
卜洛梅(Anciauxy Blomme)告诉我们:「在一个天主已死的世界中,人只能有一个无罪的伦理。」
库兰(Curran)如此警惕我们说:「今日许多过份罗曼蒂克的人认为已不存在世上了!表面上,罪似乎已不存在於我们的世界和生活中,但不幸的是,罪仍安然地存留於廿世纪中。」
一个否认罪的存在的道理不是「基督的」。席恩(Lincoln Shinn)断言道:「任何人,如果对罪没有足够的理解,不可能是基督徒。」
罪的意识之丧失不是目前危机的唯一原因,除此之外,由於对罪的浅见而歪曲了它的真正神学意义,把罪视为纯粹外在的行为,从不遵守天主法律的角度来看罪,这种种片面的消极看法比罪意识的「丧失」所造成的损害更为严重。因此,今天的工作在於唤起对罪内在性一面的认识,以弥补外在粗浅见识的缺失。适宜地重新改正对罪的观念,也会影响对圣事态度的改善。
384
今日反省告解圣事的另一个方向,是从圣事礼仪的标记和形式中探寻问题的症结。卡司巴(Kasper)清楚地给我们指出:
「各方面都明显表露出告解圣事的危机,是由於我们对现有形式的不满意。」
还有一些人,例如。洛梅等,他们也注意到问题的另一个因素,是由於对教友缺乏神学的——牧灵的教育。许多教友对基督教义和伦理怀着幼稚、贫乏和滑稽的观念,把自己的宗教缩小於一部「法典」,认为必须有条不紊地遵守它,违背就须受罚。天主成为一个铁面无情的判官,他毫不留情地惩罚一切违犯伦理规则的人。或相反,他们想天主是一位好好先生,他的良善近乎可笑。
因此,这些作者认为教友以其贫乏有限的宗教知识,很清楚地,无法了解告解圣事的真正内蕴。如果他们领受告解圣事,一定无法完美的去实行,也不能够充分吸取圣事的恩宠。仅告一些不著边际的外在琐事,没有个人深刻地内省,缺乏自承「罪人」的深切体会,他们不知在圣事中寻找个人和基督的相遇。那么,无可避免他们要怀疑告解的有效而感到失望。假如他们是诚实的,有一天也会把告解弃之不顾。如果继续告解,也只是一种形式主义罢了。
以上三种现象是今日危机的客观因素,不过不太容易辨认这些因素是危机的徵兆,或是危机的真正原因;是主要的或是附带的因素……。再追问下去将牵涉到更广泛的问题,那已不属本文讨论的范围。但这些已足够让我们确认三个现象在告解圣事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列为以待解决的事件。
因此,下面我们要探讨涉及改变今日礼仪形式,及其可能性的问题,这并不表示我们如同前面有些一学者所主张的,认为今日圣事的形式应负起问题的全部责任,那未免太单纯而表面化了。我们完全同意彼得(Peter)的话:
385
「人们清楚的表示:他们发觉对现有告解形式的不满,其症结远比症状所显示的更深。」 笔者在研究风浪大作的缘由以後,认为是信德生活的衰退,和俗化运动的影响,缺乏对超越的和仁慈的天主坚强的信仰:相信她愿意主动的和罪人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