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座新闻室主任:圣座─中国协议的目标乃属牧灵性质
互相聆听、耐心对话:这对话并非进程的终点,而是开端。圣座新闻室主任就圣座与中国的临时性协议作出上述评论。
(梵蒂冈新闻网)针对与中国的临时性协议,圣座新闻室主任伯克9月22日表示:「这并非进程的终点,而是个开端。这关乎对话、双方有耐心地互相聆听,即使彼此来自非常不同的立足点。协议的目的不是政治性质,而是牧灵性质,让信友们拥有与罗马共融、同时也受中国当局承认的主教。」
教宗在中国大陆成立承德教区
在圣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9月22日于北京签署有关主教任命的协议之际,教宗决定在中国大陆成立承德教区。承德教区大部分的地域原属于1883年成立的东蒙古宗座代牧区,后来由教宗庇护十二世将它提升为教区。
为促进对主羊群的牧灵照顾并为更有效地期待它的神益,教宗方济各决定在中国大陆成立承德教区,乃北京的省属教区,其主教座堂设在“承德市”双滦区的耶稣善牧教堂。
该新教区一大部分的地域原属于旧时1883年12月21日成立的东蒙古宗座代牧区,1946年4月11日教宗比约十二世颁布《我们的每一天》敕令,将它升格为热河∕锦州教区。
承德教区位于河北省境内。它的地域范围与目前“承德市”的行政管辖范围相同,包括八个县(承德、兴隆、平泉、滦平、隆化、丰宁、宽城和围场)及三个区(双桥、双滦和鹰手营子矿)。
为此,热河∕锦州教区和赤峰教区的教会边界得以变更,它们的一部分区域现在被划分到新的承德教区内。该新教区的面积为39519平方公里,人口约370万,根据最近的资料,该教区大约有25000教友,分布在12个堂区,由7位神父、十位左右修女及一些修生从事牧灵服务。
圣座国务卿:教宗将修和的任务托付给中国天主教徒
对于在中国的天主教会的生活、对于圣座与中国民事当局的对话,这份协议至关重要。在签署了有关主教任命的协议后,圣座国务卿帕罗林枢机在一份正式公告中如此表示。枢机重申这份协议的漫长进程,强调「巩固和平国际的前景」。
圣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主教任命问题签署临时协议非常重要,特别是对在中国的天主教会的生活、对圣座和中国民事当局的对话。但也是为了在此我们所处的世界各地许多紧张局势的时刻,巩固和平国际的前景。
圣座的目标是牧灵的目标,也就是说明地方教会,使他们享有更大自由、自治和组织的条件,使他们能够献身于宣讲福音的使命、为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几十年后,今天,中国的全体主教第一次与罗马主教共融了。教宗方济各和他的几位前任一样,特别关注中国人民、特别照顾中国人民。需要合一、需要信任和新的推动力、需要有好的牧人,被伯多禄继承人和他们国家的合法民事当局承认的好牧人。协议正是向著这一方向的:是一个工具,我们希望借助这一工具在所有人的合作下能说明这一进程。
教宗特别将善度兄弟手足间真正修和精神的任务交给在中国的天主教会团体——交给主教、司铎、 修会会士、修女以及教友们,做出有助于战胜历史的和近期的误解的具体行动。由此,在中国的信徒、天主教徒能够见证自己的信仰、真诚的爱;也向著所有人民的对话及促进和平敞开。
圣座与中国人民共和国签署协议:一段漫长旅程的果实
圣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话始于圣若望保禄二世开启的友好会谈;本笃十六世继承了这条路线,现今教宗方济各决意继续这项努力。
(梵蒂冈新闻网)圣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9月22日在北京签署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这是一段漫长旅程取得的果实。这段旅程始于圣若望保禄二世,这位教宗在中国向外界开放的背景下决定与中国当局建立直接或间接的接触。
圣若望保禄二世2001年10月24日在关于利玛窦来北京四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词中表示,“毋庸讳言,圣座以普世天主教会的名义 ── 我相信──也为了全体人类的好处,祝望开辟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话的空间,希望能借此克服过去的不解,进而为中国人民的福利并为世界的和平,携手合作”(6号)。
本笃十六世本著相同的路线在2007年致在中国的教会的信函中表示,圣座愿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话,期盼“不久就能见到圣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有具体沟通合作的途径”。因为,“友情策勵交往、分享心靈喜忧、团结与互助”(4号)。同时也强调,信德的罗盘和牧灵智慧在于谦卑地去了解相关问题的复杂性,设法解决教会问题,克服与合法当局现存的张力。
教宗方济各继承前任的行动和训导,渴望继续这项对话的努力,推动并支持与中国政府进行官方对话。他于2016年2月接受《亚洲时报》专访时表示:“对我来说,中国一直以来是个伟大的参照点:一个伟大的国家、一种蕴含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智慧的文化。”他又说道:“对话不表示屈服”,“真正稳健的和平是透过对话实现的,对话并不意味著作出妥协,而是为了建设而一起行走。”
教宗方济各重新接纳中国8位主教
在圣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主教任命问题签署临时协议当天,教宗决定重新接纳未经宗座任命而被祝圣的主教与教会完全共融。
为支持在中国的福传事业,圣父教宗方济各决定将尚存的未经教宗任命被祝圣的“官方”主教重新接纳到教会的完全共融中
教宗方济各希望藉所做的决定能开启一个新的历程,从而克服过去的创伤,实现所有中国信友的完全共融。
在中国的天主教团体蒙召善度更加友爱的合作生活,以更新的努力进行福传。事实上,教会是为了见证耶稣基督、天父宽恕和救赎的爱而存在的。
2018年9月22日
圣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主教任命问题签署临时性协议
在逐渐互相接触后,圣座国务院与各国关系部门副秘书长卡米莱利蒙席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王超于9月22日在北京针对主教任命问题签署了一份临时性协议,祈愿它能对在中国的教会生活、中国人民的福祉与世界和平作出积极的贡献。
很长时间以来圣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断地接触,以商讨共同关心的教会问题,推动进一步的合作关系,本月二十二日梵蒂冈外交部副部长安东内伊•卡米莱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王超,分别作为梵中双方的代表团团长,在北京举行了一次会谈。
在此次会谈期间,两位双方代表签署了一项有关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定。
该项临时性协议是一个循序渐进和相互靠近的成果,是经过漫长过程的慎重商讨后签署的,协议也将就其本身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性的评估。该协议涉及教会生活极其重要的主教任命问题,并为更广泛的双方合作创造条件。
双方的共同期望是该项协定能促进一个富有成果和远见的双边对话,并能为在中国的天主教生活、中国人民的福祉及世界的和平做出积极的贡献。
2018年9月22日
圣座与中国协议:为在中国的福传提供新动力
圣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话的目的在于牧灵,而非政治性质。天主教徒借此得到扶持,走在修和及信仰生活正常化的道路上。
(梵蒂冈新闻网)圣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9月22日在北京签署了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圣座此举并非出于政治考量,而是著眼于教会与牧灵目标,就是希望在中国的公教团体能有与圣座共融,同时也受到当局承认的好牧人。
与这特定目的相关的其它一般牧灵性质的目标包括:为福传工作提供新动力;帮助天主教徒走修和道路,使他们的信仰生活逐步正常化;在福音的光照下为自己国家的福祉作出贡献,做“十足的天主教徒和真正的中国人”。
圣座意识到,教会在历史上的牧灵行动也常涉及政治方面的问题。的确,教会应对社会公益的建设作出独特贡献。梵二大公会议对此指出,“在各自的领域内,政府与教会各自独立自主。但二者各以其不同名义,为完成人类所有私人及社会的同一圣召而服务。二者依照时间和空间的局势越能健全地合作,便越能有效地为公共福利服务”(牧职宪章76号)。
在彼此接触中,圣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局本著信任和对话精神不断交谈、不断定期会晤,以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信任逐渐在增长,虽然也会出现一些成见和偏见。这一切努力促成了一项关乎重大问题,也就是主教任命协议的签署。
值得一提的是,双方一致同意继续遵循“友好调解”方法的重要性,借此解决在关于主教任命临时性协议的诠释和实施上可能出现的分歧。
协议的内文没有公诸于世,这是因为它虽具备有效及法律上的特性,但属于临时性质,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试验性的。未来的修订和未来的完善是可能及值得期盼的。
对圣座而言,此时重要的是,愿众人都能理解、都能相信这份协议使众人获益,是为了在中国的天主教徒的灵性益处和中国人民的福祉。 2018 September 23, 16:48

|